常常生病!如何減少病毒感染,這篇三大重點讓你有效提升免疫力!
由於現代人普遍忙碌、缺乏運動、睡眠不足、食物過於精緻化等等,都與大自然的運作相違背,免疫力下降的情形很常發生,經常「跟流行」感染流行性疾病例如流感,且再加上持續性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確診,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免疫力的重要性,我們的身體持續地暴露於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這些物質在皮膚、口腔、呼吸道、腸道、眼睛的黏膜甚至尿路中都可能存在,這些感染源如果侵入深層組織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生病甚至死亡,我們的身體擁有一個特殊的系統來對抗不同的感染性和毒性物質,這個系統由血液中的白血球和從白血球分化出來的組織細胞組成,這些細胞通過兩種方式共同防止生病:(1)通過吞噬侵入的細菌或病毒來實際摧毀它們,以及(2)通過形成抗體和活化淋巴細胞來摧毀或使入侵者失去活性。
目錄
一、免疫力的重要性
二、免疫力的基本生理學知識(民眾版)
三、免疫力的基本生理學知識 (專業人士版)
a. 先天免疫跟後天免疫
b. 巨噬細胞、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
c. T細胞跟B細胞
四、免疫力失調的類型與疾病
五、如何提升免疫力? 6大運動一定要做!
六、免疫力下降要吃什麼,有沒有可以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七、針灸可以提升免疫力嗎?能夠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有哪些?
八、免疫力下降的常見原因,幾歲開始免疫力會開始下降?
九、牙齦發炎或身體長出皰疹,可能是免疫系統下降發出的警訊
十、開學後小孩反覆感冒生病,是免疫力下降的關係嗎?
十一、免疫力下降經濟上會產生什麼問題?
十二、結論
一、免疫力的重要性
健康,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寶貴財富。而在維持身體健康的過程中,免疫力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身體抵抗外來威脅的能力。這個神奇的系統,像是一支強大的守護者,時刻守衛著我們的身體,確保我們能夠抵禦病毒、細菌和其他有害的入侵者讓生病遠離。
然而,在現代生活中,由於壓力、營養不均衡、疲勞等種種因素,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降低了對抗疾病的能力。如果免疫力下降,不僅會讓我們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還可能導致病程更長、康復的時間更長,甚至可能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想像一下,一個經常生病的身體,將無法充分投入工作、學習和與家人朋友的時光。體力的下降也可能讓我們錯失了許多原本可以享受的活動和機會,讓我們一同探索免疫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強化這個關鍵的保護盾,讓我們能夠擁有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二、免疫力的基本生理學知識(民眾版)
a. 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 我們的身體有兩種主要的防禦機制來對抗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質。第一種是後天免疫,它像是專門為某種病原體準備的防禦,當身體第一次遇到這些病原體時,會花幾週或幾個月來建立防禦。第二種是先天免疫,這是我們一出生就有的防禦系統,不針對特定的病原體,包括:
- 白血球和巨噬細胞:這些細胞可以吞下並消滅入侵的有害物質。
- 胃酸和消化酶:幫助破壞我們吞下的有害細菌和病毒。
- 皮膚:作為第一道防線,阻止病原體進入身體。
- 血液中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以附著在病原體上並摧毀它們。
b. 各種白血球的角色 白血球是我們身體的「士兵」,有不同種類負責不同任務:
- 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專門吞噬和消滅有害物質。
- 嗜酸性白血球:主要對付寄生蟲,當我們有寄生蟲感染或過敏時,這些白血球會增加。
- 嗜鹼性白血球:參與過敏反應,釋放一些化學物質來幫助防禦。
c. T細胞和B細胞的工作 我們的免疫系統還有兩個重要的成員:T細胞和B細胞,它們一起幫助我們對抗病原體。
- B細胞:像是工廠,能夠製造抗體,這些抗體能夠專門找到並攻擊入侵的病原體。
- T細胞:負責直接攻擊被感染的細胞或幫助其他免疫細胞工作。
- 記憶細胞:B細胞和T細胞都會產生記憶細胞,讓我們下次遇到相同的病原體時,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防禦。
- 補體系統:這是一組蛋白質,能幫助抗體和白血球更好地消滅病原體,還能讓病原體聚在一起,方便清除。
三、免疫力的基本生理學知識 (專業人士版)
a. 先天免疫跟後天免疫
人體具有抵抗幾乎所有可能損害組織和器官的各種生物體或毒素的能力,這種能力被稱為免疫力,其中很多免疫是後天免疫,只有在人體首次受到細菌、病毒或毒素的攻擊後才會產生,通常需要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形成免疫;另一部分一般性的不是針對特定疾病生物體的過程,這被稱為先天免疫,它包括以下內容:
- 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系統的細胞吞噬
- 通過胃的酸性分泌物和消化酶來摧毀吞嚥的生物體
- 皮膚對生物體的侵入的抵抗力
- 血液中存在著某些化學物質,它們可以附著到外來生物體或毒素上並摧毀它們。其中一些化合物包括溶菌酶、多肽、補體複合物以及自然殺手淋巴細胞,這種固有免疫使人體對某些疾病具有抵抗力,例如動物的某些麻痺性病毒感染、豬瘟、牛瘟和犬瘟等
b. 巨噬細胞、嗜鹼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
白血球,是人體保護系統的移動單位,它們部分在骨髓中形成(顆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以及一些淋巴細胞),部分在淋巴組織中形成(淋巴細胞和漿細胞),形成後,它們在血液中運送到需要的身體部位。
正常情況下,血液中通常有六種類型的白血球,它們是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嗜鹼性白血球、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偶爾出現的漿細胞;顆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只在骨髓中形成,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主要在各種淋巴組織中產生,尤其是淋巴腺、脾臟、胸腺、扁桃腺,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各種淋巴組織,比如在骨髓和位於腸壁上皮下的所謂Peyer's patch中,在骨髓中形成的白血球在髓質內儲存,直到它們在循環系統中需要時才被釋放出來,通常骨髓中儲存的白血球數量約為整個血液中循環的白血球數量的三倍,相當於大約6天份的白血球供應量。
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最重要的功能是「吞噬作用」,即對有害因子的細胞吞食,吞噬細胞必須對被吞噬的物質進行選擇,否則可能會吞噬身體的正常細胞和結構,是否會發生吞噬作用主要取決於三種選擇性程序:
- 大多數組織中的自然結構具有平滑的表面,可以抵抗吞噬作用,但如果表面粗糙,則吞噬作用的可能性增加
- 人體的大多數自然物質都有保護性的蛋白質包覆,可以避免被吞噬,相反的,大多數死亡組織和外來顆粒沒有保護包覆,這使它們容易受到吞噬
- 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針對細菌等感染因子產生抗體,然後,這些抗體會附著於細菌膜,從而使細菌尤其容易被吞噬
嗜酸性白血球在所有血液白血球中通常佔約2%,嗜酸性白血球是較弱的吞噬細胞,在有寄生蟲感染的人群中,嗜酸性白血球通常會大量生成,並且大量遷移到受寄生蟲感染的組織中,嗜酸性白血球還具有在發生過敏反應的組織中聚集的傾向,例如在患有哮喘的支氣管組織以及過敏皮膚中,這是因為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會釋放嗜酸性白血球趨化因子,使嗜酸性白血球遷移到發炎過敏的組織。
在循環血液中的嗜鹼性白血球類似於身體許多微血管外的肥大細胞,無論是肥大細胞還是嗜鹼性白血球,它們都會將肝素釋放到血液中,這是一種可以防止血液凝結的物質;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還會釋放組織胺,以及少量的缓激肽(bradykinin)和血清素,免疫球蛋白E (IgE)可以附著到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上,當特定抗原與特定IgE抗體反應時,抗原與抗體之間的結合導致肥大細胞或嗜鹼性白血球破裂,釋放大量的組織胺、缓激肽、血清素、肝素、溶酶體等等,這些物質引起局部的血管和組織反應,從而導致許多過敏反應。
c. T細胞跟B細胞
體內存在著兩種基本但緊密聯繫的後天免疫類型,其中一種是通過產生循環抗體來發展的,這些抗體是存在於血漿中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攻擊入侵的生物體。這種免疫稱為體液免疫或B細胞免疫(因為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另一種後天免疫類型是通過在淋巴結中形成大量的活化T淋巴細胞,這種免疫稱為細胞介導免疫或T細胞免疫。
後天免疫是人體淋巴細胞的產物,淋巴細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結中,但它們也存在於特殊的淋巴組織,如脾臟、胃腸道的粘膜下區域、胸腺和骨髓,淋巴組織在身體中的分布有利於在入侵的生物體或毒素傳播得太廣之前攔截它們,淋巴細胞分為兩個群體,其中一個群體是T淋巴細胞,負責形成提供"細胞介導"免疫的活化淋巴細胞,而另一個群體是B淋巴細胞,負責形成提供"體液"免疫的抗體,這兩種類型的淋巴細胞最初來自於胚胎中的多能造血幹細胞,最終會形成活化T淋巴細胞的淋巴前體細胞首先遷移到胸腺中並在那裡進行預先處理,因此它們被稱為"T"淋巴細胞,以表示胸腺(thymus)的作用,另一個淋巴細胞群體最終會形成抗體的B淋巴細胞,在胎兒中期在肝臟進行預先處理,在胎兒後期和出生後在骨髓中進行預處理。
數百萬的巨噬細胞也存在於淋巴組織中,並與許多淋巴細胞相鄰,大多數入侵的生物體首先會被巨噬細胞吞噬並部分消化,抗原產物會被釋放到巨噬細胞的細胞質中,然後巨噬細胞通過細胞間接觸將這些抗原直接傳遞給淋巴細胞,從而導致特定淋巴細胞的激活,此外,巨噬細胞還分泌一種特殊的激活物質「白介素-1」,促進特定淋巴細胞的進一步生長和繁殖。
B細胞被活化後,其中一部分會變成漿細胞,漿細胞會以大約每秒2000個分子的速度快速的產生免疫球蛋白,分泌到淋巴中然後循環到血液裡,另一部分的B細胞在活化後不會形成漿細胞,而是形成新的B細胞,這些叫做「記憶細胞」,這樣在下次遇到同樣病原的時候,可以引起更迅速更強大的免疫反應;所有免疫球蛋白都由輕鏈和重鏈的組合組成,大多數是兩個輕鏈和兩個重鏈的組合,有五類:IgM、IgG、IgA、IgD和IgE,有兩個特別重要:IgG是雙價抗體,佔正常人體內抗體的約75%,而IgE則只佔極小部分的抗體,但在過敏反應中尤為重要,抗體跟補體合作可以讓保護機轉更加完善。
補體和抗原-抗體結合時,可以啟動經典途徑(classic pathway),會產生以下這些反應:
- 調理化和吞噬作用:C3b可以強烈活化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使這些細胞吞噬與抗原-抗體複合物附著的細菌,通常能夠使被摧毀的細菌數量增加數百倍
- 溶解作用:溶解複合物,它是多種補體因子的組合,標記為C5b6789,可以直接打破入侵物的細胞膜
- 凝集作用:補體產物會改變侵入生物的表面,使它們互相附著,從而促進凝集
- 中和病毒:補體酶和其他補體產物可以攻擊某些病毒的結構,從而使它們失去毒力
- 趨化性:C5a啟動了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的趨化性,因此導致大量的吞噬細胞遷移到鄰近區域
- 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的活化:C3a、C4a和C5a活化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使它們釋放組織胺、肝素和其他幾種物質進入局部液體中,這些物質會導致局部血流增加
當T細胞受到活化的時候,一部分會增值形成特異性的T細胞被釋放出來,只是不會跟B細胞一樣釋放出抗體,另一部分會跟B細胞一樣產生「記憶細胞」,形成的方式相同,也會讓下次遇到同樣抗原的時候,反應會更加快速更加強大。
B淋巴細胞能夠識別完整的抗原,T淋巴細胞只在抗原與淋巴組織中抗原呈現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MHC蛋白質)結合時才做出反應,三種主要的抗原呈現細胞類型分別為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和樹突細胞,樹突細胞是最強大的抗原呈現細胞,在整個身體內分佈,其唯一已知的功能就是將抗原呈現給T細胞,MHC蛋白質分作兩類:
- MHC I蛋白質,將抗原呈現給細胞毒性T細胞
- MHC II蛋白質,將抗原呈現給T輔助細胞
輔助T細胞是T細胞中數量最多的,通常佔所有T細胞的四分之三以上,它們通過形成一系列稱為淋巴因子(lymphokine),在免疫系統的其他細胞以及骨髓細胞上產生作用,重要淋巴因子包括:白介素-2、白介素-3、白介素-4、白介素-5、白介素-6、顆粒球巨噬細胞聚落刺激因子、γ干擾素,在缺乏輔助T細胞的情況下,細胞毒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的只會稍微被活化,抗原直接引起B細胞的生長、增殖、形成漿細胞和分泌抗體的能力也會很小,幾乎所有的白介素都參與B細胞的反應,尤其是白介素4、5和6,他們也會激活巨噬細胞,使其進行更有效的吞噬作用。
細胞毒性T細胞能夠直接攻擊微生物,細胞毒性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質使它們緊密結合到含有適當結合特異性抗原的那些微生物或細胞上,結合後,細胞毒性T細胞分泌出形成孔洞的蛋白質,稱為穿孔素,在受攻擊細胞的膜中打孔,將細胞毒性物質直接釋放到受攻擊細胞中,細胞之後就會開始溶解,細胞毒性殺手細胞在對受害細胞打孔並釋放細胞毒性物質後可以脫離細胞,然後繼續移動以殺死更多的有害細胞。
抑制性T細胞有能力抑制細胞毒性和輔助T細胞的功能,這些抑制功能的目的是防止細胞毒性細胞引起過度的免疫反應,可能對身體自身組織造成損害,因此他與輔助性T細胞一起被歸類為調節性T細胞,抑制性T細胞系統可能在限制免疫系統攻擊個體自身組織的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稱為免疫耐受,大多數的耐受性是在胸腺的T淋巴細胞和骨髓的B淋巴細胞的預先處理過程中發展的,對於會對自身造成傷害的淋巴細胞會遭到摧毀使他們不會進一步對人體造成傷害。
四、免疫力失調的類型與疾病
- 免疫力下降,因營養不足、壓力過大、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造成容易感染各類疾病,如感冒、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 單一免疫系統功能過強,易造成過敏反應,Gell-Coombs 分類法被廣泛用來將過敏反應分為四種類型: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和第四型。以下是每種類型的詳細介紹:
1. 第一型:即時型過敏反應(IgE介導)
機制:
- IgE抗體:首次接觸過敏原(例如花粉、寵物皮屑)時,免疫系統會產生IgE抗體。
- 敏感化:這些IgE抗體會附著在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基底細胞)上。
- 再次暴露:當再次暴露於相同的過敏原時,過敏原會結合到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上的IgE,觸發它們釋放組織胺和其他炎症介質。
症狀:
- 快速發作:症狀通常在接觸後幾分鐘內出現。
常見反應:
- 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眼睛癢。
- 哮喘:喘息、呼吸困難、咳嗽。
- 蕁麻疹(風疹塊):皮膚出現紅色癢疹。
- 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反應性休克):嚴重的全身性反應,可能危及生命,包括呼吸困難、血壓下降。
例子:
- 食物過敏:花生、海鮮、牛奶。
- 昆蟲叮咬:蜜蜂或黃蜂叮咬。
- 藥物過敏:青黴素。
- 環境過敏原:花粉、塵蟎。
2. 第二型:抗體介導型(細胞毒性)過敏反應
機制:
- IgG或IgM抗體:這些抗體針對細胞表面或細胞外基質上的抗原。
- 補體系統激活:抗體結合會激活補體系統,導致細胞裂解或被吞噬。
- 效應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和巨噬細胞也可能參與破壞目標細胞。
症狀:
- 目標細胞破壞:症狀取決於抗體攻擊的細胞類型。
常見反應:
- 溶血性貧血:紅血球破壞導致疲勞、蒼白和呼吸困難。
- Goodpasture綜合症:抗體攻擊腎臟和肺部,導致出血和腎功能障礙。
- 天疱瘡(Pemphigus Vulgaris):抗體攻擊皮膚細胞,導致水泡和潰瘍。
例子: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身體攻擊自身的紅血球。
- 風濕熱:對鏈球菌抗體與心臟組織交叉反應。
- 輸血反應:接受不相容的血型。
3. 第三型:免疫複合物介導型過敏反應
機制:
- 免疫複合物形成:抗原-抗體(IgG或IgM)複合物在血液中形成。
- 沉積:這些複合物沉積在各種組織,如血管、腎臟和關節。
- 補體系統激活:補體系統的激活吸引炎症細胞。
- 炎症和組織損傷:招募的細胞釋放酶和活性氧,導致組織損傷。
症狀:
- 系統性炎症:可能影響多個器官。
常見反應:
-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影響關節、皮膚、腎臟等器官。
- 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發炎。
- 鏈球菌後腎小球腎炎: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腎臟發炎。
- 血清病:對抗血清蛋白的過敏反應,導致發燒、皮疹和關節痛。
例子:
- 免疫複合物性腎小球腎炎:由於免疫複合物沉積引起的腎臟發炎。
- 關節炎:由免疫複合物引起的關節發炎。
- 血管炎:由免疫複合物引起的血管發炎。
4. 第四型:延遲型過敏反應(T細胞介導)
機制:
- T細胞活化:與其他類型不同,第四型不涉及抗體,而是由T輔助1(Th1)細胞介導。
- 細胞激素釋放:活化的T細胞釋放細胞激素,招募並活化巨噬細胞和其他炎症細胞。
- 延遲反應:反應通常在接觸抗原後24-72小時內發生。
症狀:
- 延遲發作:症狀在接觸後一天或更久才出現。
常見反應:
- 接觸性皮炎:接觸過敏原如毒葛或鎳後,皮膚發紅、癢和發炎。
- 結核菌素皮試反應(Mantoux Test):皮膚對結核菌素的反應,表示曾暴露於結核菌。
-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移植器官的免疫細胞攻擊宿主組織。
例子:
- 結核菌皮膚測試:指示曾經暴露於結核菌。
- 第一型糖尿病:T細胞攻擊胰島素產生細胞。
- 多發性硬化症:T細胞攻擊神經細胞的髓鞘。
五、如何提升免疫力? 6大運動一定要做!
運動對免疫系統正常功能具有深遠的影響,延長的高強度運動訓練普遍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定期的中等強度運動通常認為是有益的(一次最多45分鐘),單次的短時間運動會引起顯著的白血球增多,長時間的單次運動可能會損害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和嗜中性白血球功能,改變第I型和第II型細胞激素的平衡,在密集訓練和比賽期間,頂尖運動員經常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症狀,這可能是由於黏膜免疫的改變,尤其是分泌免疫球蛋白A的減少;相反的,中等強度的單次運動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原因可能包括減少炎症、改變“老年”和“年輕”免疫細胞的組成,增強免疫監測 (immune surveillance),以及緩解心理壓力等等,常見的中強度運動及有氧運動能有效促進心肺功能,增加血液循環,將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資運送到身體各處,適合提升免疫系統的6大運動有哪些?
1.慢跑:慢跑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白血球,這些細胞是免疫系統的士兵,負責對抗感染。
2.騎車:騎車可以幫助身體燃燒脂肪,減少體內炎症,而慢性炎症是許多疾病的根源,騎車通常在戶外進行,接觸陽光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非常重要。
3.游泳:游泳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同時也能有效地減輕關節的壓力,游泳能促進淋巴循環,而淋巴系統是免疫系統重要的組成成分,負責清除體內的廢物及病原體。
4.健走:健走是一個簡單易行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釋放內啡肽,並且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心血管健康與免疫力息息相關。
5.太極:太極是結合了呼吸和動作的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放鬆,提高身體靈敏度和平衡感。
6.瑜珈:瑜珈可以幫助身體延展,提高身體柔軟度,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控制自己呼吸,提高身體的抗壓能力。
六、免疫力下降要吃什麼,有沒有可以提升免疫力的食物?
- 蛋白質 : 蛋白質不只是增加肌肉的時候要吃,也是構成免疫細胞組成的重要原料,想要提升免疫力,可以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植物性的蛋白質:豆腐、豆漿等,動物性的蛋白質:雞肉、海鮮、雞蛋等等。
- 維生素A : 維生素A可以強化黏膜、皮膚健康,防禦細菌、病毒的入侵。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豬肝、紅蘿蔔、菠菜等等。
- 維生素B群 : B群是維生素B1、B2、B3、B5、B6、B7、B9、B12的統稱,主要功效為補充體力、維持心血管健康、調節新陳代謝、增進身體免疫系統、補充體力等等;維生素B群是一種常見的營養素,它們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食物之中,如肉類、深色蔬菜、蛋奶類、穀物…都各自含有不同類型的維生素B。
- 維生素C : 維生素C是高效的抗氧化劑,可幫助黏膜修復、保護細胞、幫助白血球抵抗病菌入侵,許多蔬果中都富含維生素C,例如奇異果、柳丁、紅心芭樂、青花菜等等。
- 維生素D3 : 維生素D不僅有助鈣的吸收促進牙齒與骨骼生長,近幾年國人對於維生素D提升免疫力的功效特別熱衷,因維生素D可調節人體免疫反應,可活化免疫細胞(巨嗜細胞、T細胞…),增強免疫力、減少體內發炎反應,而且根據《營養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裡發現,補充維生素D能夠改善睡眠品質、增加睡眠的時間;維生素D裡主要分為D2與D3,D2主要存在植物身上,例如曬乾過的蕈菇類;而D3主要存在動物身上,例如魚肉、魚肝油、雞蛋等等。
- 葡聚醣 : 葡聚醣不是我們在吃的甜甜的糖,而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當進入人體後,會被巨嗜細胞分解成小片段,與免疫細胞裡的嗜中性白血球相結合,使嗜中性白血球快速移動、識別並消滅病菌;根據臨床研究可有效提升不同族群的防護力、提升人體的保護力、有效降低成人、孩童過敏的症狀、減少孩童生病次數並降低嚴重性。
七、針灸可以提升免疫力嗎?能夠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有哪些?
針灸源自中國傳統醫學,基於「氣」的概念,認為人體內有經絡系統,氣在經絡中流動。當氣的流動受阻時,就會導致疾病或疼痛。針灸通過在特定穴位插入細針,來調節氣的流動,恢復身體的平衡。
現代科學觀點認為,針灸可能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
- 刺激神經系統:促使身體釋放內啡肽,減輕疼痛和提升情緒。
- 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促進組織修復。
- 調節免疫功能:增強身體的自然防禦能力。
能夠提升免疫力的穴道有哪些呢?
中醫治病是建立在經絡系統,而經絡是連結穴道的能量通道,穴道的原理是運用按壓手法去刺激人體特定的穴道,以激發經絡之氣,產生通經活絡、調整人體機能的作用。人體的穴道有三百多個,每一個穴道都有特別的作用,適當按壓能夠有效舒緩個別病症。以下介紹4個穴道,每天花個3-5分鐘按摩,有助您減緩症狀、提升抵抗力喔!
- 合谷穴:疏風解表,頭面疾患特效穴
- 曲池穴:疏邪熱,祛風濕,調氣血
- 關元穴:可培元固本,適用於元氣虧損、體弱多病的體質
- 足三里穴:調節消化及免疫系統,補虛的強壯穴
八、免疫力下降的常見原因,幾歲開始免疫力會開始下降?
- 飲食失衡:飲食不均衡,會造成營養不足,身體缺乏某些營養素,容易造成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
- 睡眠不足:人體的T細胞可以抵抗病毒或外來物質的攻擊,但是當睡眠不足食,T細胞就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免疫力降低。
- 壓力過大: 當壓力大時,身體會產生「皮質醇」,短期的作用部會對身體造成太多負面的影響;但若是長期壓力,比較高水平的皮質醇就可能會使得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 缺乏運動:運動不足會導致體力下降,體力不夠難以抵抗疲累,導致進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 身體老化: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的器官系統漸漸老化,免疫力也自然會降低導致生病機率上升。
- 抽菸酗酒: 香菸中很多有害物質,免疫系統長期在對抗這些有害物質,會消耗免疫系統的戰鬥力。酗酒不僅會造成胃潰瘍、肝病…等等,也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免疫力一般在 30歲以後 開始逐漸下降,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與人體的老化機制密切相關。但具體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因人而異,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基因、生活方式、飲食、壓力、睡眠質量等。
以下是免疫力下降的幾個關鍵階段:
30歲左右:淋巴系統的功能開始減弱,尤其是胸腺逐漸萎縮(胸腺是生成T細胞的器官)。T細胞生成減少,這對抗病毒和腫瘤的能力會有一定影響。
40-50歲:抗體的生成速度降低,導致身體對新型病原體的反應能力變慢。一些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可能開始影響免疫系統。
60歲以上: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都明顯減弱。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流感、肺炎等疾病,並且疫苗的效果也可能不如年輕時。
九、牙齦發炎或身體長出皰疹,可能是免疫系統下降發出的警訊
1.牙齦發炎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牙齦炎是指由於牙菌斑(細菌的黏性薄膜)在牙齒上積累而引起的牙齦組織發炎。如果不通過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徹底清除牙菌斑,牙菌斑會刺激牙齦組織,導致紅腫和出血。
牙齦發炎的過程:
- 細菌繁殖:口腔中存在大量細菌,其中一些是無害的,而另一些則可能引起疾病。當牙菌斑積累時,致病性細菌會繁殖並開始產生毒素。
- 免疫反應:身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出這些有害細菌,並通過派遣免疫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到牙齦組織來對抗感染。
- 發炎徵象:這種免疫反應導致發炎,表現為牙齦炎的症狀(紅腫、出血)。雖然發炎是一種保護機制,但過度或慢性發炎會損害牙齦組織。
2.皰疹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皰疹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常見類型包括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這些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細胞中,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被激活,導致皮膚出現水泡、紅腫等。皰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當免疫力下降時,潛伏在體內的皰疹病毒便會趁機繁殖,導致疾病發作。更甚者,皰疹發作時,身體會投入大量能量對抗病毒,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形成惡性循環。
十、開學後小孩反覆感冒生病,是免疫力下降的關係嗎?
為什麼小孩容易生病?
- 後天免疫尚未完全建立
後天免疫是針對特定病原體(如細菌、病毒)而建立的防禦機制。這需要身體首次接觸病原體後,經過幾週或幾個月的時間來產生免疫記憶。小孩的後天免疫系統還在發展中,他們還沒有接觸過足夠多的病原體來建立強大的免疫記憶。因此,當他們首次接觸到新的病原體時,更容易生病。
- 免疫記憶細胞較少
記憶細胞(包括B細胞和T細胞)是後天免疫的一部分,負責在下次遇到相同病原體時,迅速且有效地作出反應。小孩的記憶細胞數量較少,這意味著他們對於已經接觸過的病原體的防禦能力還不夠強,容易再次感染。
- 先天免疫雖然存在但不足以完全防禦
先天免疫是我們出生時就擁有的防禦機制,包括白血球、巨噬細胞、皮膚屏障等。雖然先天免疫能夠提供基本的防禦,但它主要針對一般性的有害物質,對於特定的病原體防禦能力有限。小孩依賴先天免疫來對抗病原體,但由於先天免疫無法針對特定病原體提供長期保護,因此他們更容易被特定的細菌和病毒感染。
- 免疫系統的學習過程
免疫系統需要“學習”如何辨識和對抗各種病原體。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和多次接觸不同的病原體。小孩正處於免疫系統的學習階段,每次感染都在幫助他們的免疫系統變得更強大和更有效。
- 社交環境增加暴露機會
小孩通常在學校、幼兒園等人群密集的地方,這些環境容易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病原體。頻繁的接觸增加了小孩感染疾病的機會,特別是在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
十一、免疫力下降經濟會產生什麼問題
而免疫力為什麼很重要,因為免疫力低下容易導致感染,不僅不舒服,還會帶來一些損失,像是:
- 生產力損失: 患有感冒的人可能需要休息幾天,以康復並避免傳播疾病,這可能導致工作場所的生產力下降,因為員工可能需要請假或無法全力投入工作。
- 醫療費用: 處理感冒可能需要醫療診斷、處方藥物、輔助療法等,這些都可能產生醫療費用。
- 藥物和醫療用品支出: 患者可能需要購買藥物、維他命、口罩等,這些支出可能對個人經濟造成影響。
- 旅行和商業損失: 如果感冒導致了旅行計劃的取消,或者因病情影響到商業活動,這些都可能導致損失。
- 死亡:無法彌補的傷痛。
有一篇2002年的文獻指出,每位工作成年人所經歷的感冒平均導致失去8.7個工作小時(2.8個缺勤小時;5.9個工作時的損失),而因照顧13歲以下患有感冒的兒童而失去的工作時間則為1.2個小時,由於普通感冒導致的失去生產力的經濟成本接近250億美元,其中166億美元歸因於工作時的生產力損失,80億美元歸因於缺勤,2300萬美元歸因於照顧者的缺勤,可見免疫力不足對於整個國家的影響是很大的 !
十二、結論
情境一:家裡的小孩剛上學常常生病,必須要花很多時間帶他去看醫生,也吃了很多藥但是不見得每次效果都很好,也花了大錢買益生菌來吃,結果仍然不見轉變,小孩每次餵藥都哀哀叫,有些還會一吃進去就吐掉;
情境二:每天工作都好忙,忙到沒時間生病,但是上天就是捉弄人,因為常常加班導致抵抗力下降,得了流感或新冠肺炎就要休息好幾天,結果常常需要犧牲僅有的少少的休息時間看病,還要花掉辛苦攢下來的錢貢獻給醫療業,讓你不禁想要大喊問上天要怎麼才能讓身體好一點讓你可以好好衝刺事業!
在維持身體健康的過程中,免疫力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它是我們身體抵抗外來威脅的能力,如流感病毒、細菌等,然而,現代生活中的壓力、營養不均衡、疲勞等因素可能影響免疫系統,降低對抗疾病的能力,免疫力下降不僅增加感染風險,還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活動都可能受到影響,通過適當的運動、均衡的飲食、穴道按摩等方法,我們可以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從而享受更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
參考資料:
-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 Understanding immune system health
- The immune system
- 王美華、葉美玲 (2020),針灸穴位介入措施改善氣喘病人之肺功能、免疫功能及生活品質:隨機控制試驗之系統性文獻回顧。長庚護理,31(2),145-157。
- 過敏性鼻炎
延伸閱讀: